欢迎到中国法治民生在线返回首页
中国法制民生论坛
图片新闻
钟晓平维权无门,无人问津
人民日报海外版关注外国人在云南“说走就走”的旅途
“躺平”还是“内卷”?当代年轻人的生存现状
“AI+国潮”激发消费活力创造力

生态环境

川渝五年共建共保 多项生态环境机制全国创新
发布时间:2025-03-01 11:49:48 点击次数:42

2月27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在四川宜宾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两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五年工作情况。

image.png

会议现场
五年来,川渝共同实施重点任务148项,召开生态环保工作推进会、座谈会等120余次,各层面签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131项。川渝毗邻19个市、区全年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累计出动3500余人次,发现并推动解决环境问题2000余个;累计共享空气质量监测数据2600余万条、水环境质量数据400余万条。
2024年,四川省PM2.5年均浓度首次低于30微克、下降幅度历史最大,15个重点城市首次在全国168个城市排名中全部进入前80位,345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持续保持100%,川渝23个跨界国考断面全部达到优良。
据介绍,在深入推进污染协同治理方面,川渝两地联合印发实施《川渝大气污染防治联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等,签订《川渝两地移动源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合作协议》,开展毗邻地区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统一标准试点,完成重点减排项目800个。此外,两地设立全国首个跨省市河长制办公室,重点推进琼江、铜钵河等跨界河流治理,实施项目117个、完成投资17.64亿元。
同时,为持续加强生态系统协同保护,川渝两地联合印发《关于统筹建立并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的通知》,以川渝高竹新区为试点,实现一张清单管两地;出台《四川省、重庆市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制定《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规划(2022—2030年)》,建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55个,在全国率先开展跨省域、跨流域生态廊道建设。
会议期间,川渝两地生态环境部门还签订了《推进川渝两地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合作协议》。接下来,两地将继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创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携手打造一批示范性、标志性成果,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中国法治民生在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豫icp备******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投稿邮箱:3140551249@qq.com